学术不端行为有哪些?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应用主题和实施研究报告效果的过程中,捏造、篡改或剽窃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也就是说,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假、篡改、抄袭。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年 一个科学家小组给出了定义。中国科技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了中国学术不当行为的七种形式:1、剽窃他人效果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3、随机侵犯他人科研效果4、重复论文5、学术论文质量和教育不负责任6、学术评价和项目申报突出个人利益7、过度追求名利,鼓励冲动。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还应包括伪造教育和工作经验、贬低前辈效果、夸大自我宣传、多稿、在无贡献的论文上签名、不切实际的商业广告宣传等。虽然定义不同,但基本内容一般相同,即学术不当行为是指违反科学社区行为规范、欺诈、剽窃或其他违反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现在,大致将现有的主要学术不当行为分为以下四类:剽窃、伪造、篡改等,其他主要包括不当签名、草案、学术效果等学术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