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发?
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在中国文科学术界发表?
我们可能已经听到了关于论文前沿、理论的建议。问题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前沿性、理论性是什么,所谓的中国问题是什么? 综上所述,前沿指的是蹭热点,中国问题指的是蹭大政策,理论指的是提高文章的逼格感,主要是提高题目的逼格感。(必记本注:本论点已在核心期刊编辑座谈会上残酷确认)当然不能绝对说所有文章都是这样。 但是,如果你的文章符合上述条件,发表的概率可以大大提高。比如最近大政策出现了精准扶贫,那么如果你的文章能套上精准扶贫,就会符合上述条件。至于很多年前出现的热词,即使仍然是现实层面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也很难发表。
另一个例子是,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流行的词,即使许多更实际的问题比它更重要,它也不会发表论文。文章的实际细节和信息量不是发表的主要要素。很多热点文章,仔细研究是没有营养的快速文章,即使你写了一篇充满学术信息元素的文章,因为标题无关紧要,也很容易被热点文章挤出来。 所以前沿并不意味着你研究的问题的实际紧迫性,中国也不意味着你研究的问题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换句话说,问题的紧迫性和中国性的定义评价标准在于它是否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它是否真的存在并影响群众。
一篇文章,最不需要注意的是观点。这并不是说观点不重要,而是说观点的独特性和内发性不重要。而且,观点不如包装观点重要。观点空洞或缺乏新意,但文笔老套(必记本注:即文章假装高)的文章可以发表(题目热点时可以大概率发表),而观点独特新颖,但文笔不足的文章可能没有出路。在你成名之前,可能没有人会关心你的观点的系统性和一致性,或者可能没有人会和你讨论你的观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文章的价值在于它的出版平台和主题的热点,而不是观点。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是,学术界发表文章的目标问题,即发表文章是为了向谁展示。可以说,中国学术界现在向编辑和同事发表文章,这种阅读不是直接进入意识形态沟通水平的阅读,而是发表水平的阅读。向编辑展示,即主题热点不是热点,注释多样性不多样化,综合所有元素,本文发表后会给本期刊带来更多的引用率、转载率或增加本期刊的多样性….看这个因素。 给同龄人看,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否应该介绍在我的论文中,为什么它可以发送,它说我不能再写什么,它的内容是我的论文需要回应来证明我有学术对话….看这个因素。学术界的成就不是为了社会,也不是为了呼吁同行关注问题,也不是为了揭示问题来解决问题。